
其实,在幼龄阶段,宝宝这样背单词,是一种误区,如果你家宝宝也有这样的“自豪”,可别高兴太早!

幼儿英语课可不是语文课
学英语是目前大多数小朋友的必修课,很多心急的家长花了钱,就要看到效果。那么他们靠什么来评价呢?就是能不能说出中文对应的单词,这很好理解,因为我们这一代家长,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。英语课开始两年就是老师上课考察背单词,背得好的,就是学得好。单词配上中文抄一页作业本简直是家常便饭。于是,我们说英语时,都在大脑里有一个中文翻译成为英文的过程,其结果就是效率低张不开口,开口后总感觉是chinglish。
其实,语言学习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!
我们回想下我们的宝宝是怎么学会说中文的,就全然明了了。宝宝小时候,主要是通过听大人说话,再把看到的事物对应语言,从而学会了说话。那么学英语,最好的状态也是如此。这里请注意,并不是说背单词不是一种方法,而是说,对于3-6岁的宝宝这种方法并不符合规律,且不高效,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长大后也很容易遗忘。
英语和汉语本身就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,在一开始过分强调这种对应,只会把语言学死,运用起来非常困难,要开口时就要先在脑子里翻译一遍。想要宝宝学好英语,或者说启蒙,最好的办法是建立英语思维,那么什么是英语思维呢?
理解,是运用好的基础
自然语言学习,“听”为根基,事物特征(特点)是线索,人脑自然的探索过程是:通过观察某一个东西的外形,形成印象后对应语音发音,科学研究已经证实,人类的大脑更喜欢通过图像获取信息,而6岁前的儿童,就更是如此,相信大家都有体会,这也是小朋友为何如此愿意看卡通的原因。
所以,大部分机构或类似猫博士英语这样的app中常用的就有图片、声音、动画与应用场景结合,是有其底层科学道理的。比如,我们都知道box是盒子的意思,那么小朋友见过家里的盒子,他就会把box和家里的盒子结合起来,这种记忆,是永不磨灭的。当然也不是说不告诉孩子盒子的中文是“盒子”,而是说,学习的重点在于让孩子理解盒子是一个什么东西。
如何做才能逐步建立英语思维?
多听,但不强求多说
听是输入,宝宝学中文也是听出来的,简单来说,输入的量足够大,频次足够高,就有了说的基础。这方面,有很多成型的方法,像是听英语儿歌和故事,看英语原版的卡通片,都是非常好的。
需要注意的是,重复频次是非常重要的。鉴于幼儿阶段孩子脑发育的特征,建议优质的素材反复听,以获得语感。中国宝宝学英语,难在没有语言环境,我们只好生造出一种环境,去锻炼孩子的语感,增加频次和输入量就是放大语言环境的过程,长此以往积跬步而至千里,在孩子的脑子里就形成一种感觉。
与很多强调英语思维的攻略不同,我们这里建议在3岁左右的宝宝,家长不要强求他们开口说。道理很简单,中文发音都没有完全清晰,强求说英文过于急功近利,很多中国家长即使是研究生学历,英语写作水平与母语者不相上下,一开口还是会露馅,何况这么小的孩子。小孩子在初学英语时听力肯定是大大强于口语也是自然规律,通过强大的输入,建立的英语思维框架才是更该在意的。